ESG在中国的实践发展才刚处于早期阶段,各项法律法规、披露原则与标准、评价标准与体系的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与发展的空间。ESG的披露与评价亦将不断帮助企业提升治理能力与发展能力,甚至成为企业的一种新竞争力。相信ESG中的G治理责任将带给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协同。
公司治理是公司所有发展的基石,而通过披露可以将无形而内化的公司治理显示给大众,更了解企业的能力,进而给到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投资人、供应链上下游机会,恰恰是一种正向的反馈与良性机制。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正处于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渡,故ESG报告中治理问题的部分值得获得更多的重视,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从披露的懵懂到披露的精准的目标践行,笔者更相信通过良性的机制主导,ESG在中国的中期发展将呈现积极自愿披露的趋势,更多的企业获益于公司治理的提升,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通过ESG报告中G部分的披露,大众也将有机会看到那些运营机制优良、治理体系完备、治理能力强大的企业是如何进行治理的,帮助那些未披露,尚未被要求强制披露的企业从优秀的对标企业中学习公司治理的能力与具体方式,长久而言,对于社会经济来说,整体经济也将从越来越多的企业治理能力提升中得到跃升。
《中国上市公司ESG披露报告中G部分治理问题及对策》分为三篇发布,分别介绍“ESG披露报告的发展与现状”、“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存在问题与原因”与“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披露问题及对策”。
本文为下篇,介绍“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披露问题及对策”。感兴趣的读者亦可点击《中国上市公司ESG披露报告中G部分治理问题及对策(上篇):ESG披露报告的发展与现状》或《中国上市公司ESG披露报告中G部分治理问题及对策(中篇):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跳转阅读,或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全文”跳转阅读完整文章。
七、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披露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公布年度ESG报告是推进我国ESG披露体系发展中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如何撰写企业ESG报告不仅是应付强制性披露要求、体现合规底线的行为,而是应该渗透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将ESG报告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协同、支持与机会。同时通过撰写及反馈ESG报告,倒逼企业反观修正自身的行为,形成一个长期稳定运行的良性治理架构,并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基于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在实务中所面临的问题,根据相关ESG政策及法律法规、国际上优秀经验、以及相关披露过程中优秀企业的示范披露内容,笔者从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撰写依据参照(依据什么)、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九大维度(写什么)、九大利益相关者沟通(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治理披露亮点与优化(如何体现治理披露竞争力)四大部分对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中治理部分披露部分起草了相应对策,欲解决或降低实务中ESG报告披露中所存在的普遍与共性问题。
(一)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撰写依据参照
依据关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有的内容是强制,有的内容是自愿。中国目前ESG披露的要求正在从“自愿披露”走向“强制披露”。纵观国际上,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于2023年6月正式颁布两份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气候相关披露》,而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6月底前颁布12份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美国证监会气候披露新规也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颁布。2023年4月,香港交易所发布了ESG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咨询文件,建议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大约有4000多家,在全球多个资本市场的境外上市公司数量亦已经超过150家,而全球不同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维度、深度、广度、颗粒度等多个方面均有各自不同要求和偏好。中国上市公司的ESG披露规则和发展,首先要借鉴与延续境外已经运行良好的规则体系,也需要体现中国特色新发展理念与国家战略。
笔者根据梳理目前国际及国内关于ESG报告披露的相关政策、指南及法律法规,特别予以整理。针对国内的上市公司而言,根据“先满足强制披露,后积极体现自愿披露”的原则,另根据“先满足属地要求,后借鉴境外经验”原则。因此,应当首先满足于国内部门法律法规的要求;后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满足特定行业的要求与规,最后再满足一些规范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为先,后以国际标准为参照。根据效力层级的梯度来撰写披露报告,可以更好地通过编制依据来构筑ESG报告的整体架构,并且依此规范披露内容的全面性,而非随意根据企业自身的所获悉的标准无秩序地进行撰写参照,具体企业在编制ESG报告时可参考的现行有效的依据如下表《ESG报告撰写依据表》所整理:
图:ESG报告撰写依据参照表
(二)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披露九大维度
根据系统梳理法律法规及相应司法解释,中国上市公司有关“G”部分(即“公司治理”)的披露要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九个维度: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即“公司三会”)程序及议事制度;
(2)董监高的选任与合规;
(3)保障股东(投资人)权益;
(4)专门委员会;
(5)薪酬与绩效;
(6)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7)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
(8)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9)党建引领
前述维度虽有部分交叉与重合,但是之所以单列相关维度,是因为相应维度被多个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单独涉列,可见前述每一个维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例如:信息披露与透明度本来也是上市公司的合规要求之一,尤其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中被分别单独提及。因此,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以上九个维度,分别就公司治理的情况予以详细梳理和分析,避免在ESG报告中有关披露内容不全面的问题。
1、公司三会程序及议事制度
在这个维度中,首要关注公司是否具备合法、完备、内容详尽合理的公司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如每年对于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可明确具体修订的版本与名称,而非形式上列明制度名称。而议事制度中是否保障了每一位股东、董事、监事的参会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也是披露要求的重要事项。具体而言,每次开会前是否提前给到参会人员相关议题及充足的关联材料,以保障权利人的相关权利,且三会的召开不仅流于形式。三会召集的程序是实际履行情况、及三会的召开数量、形式、记录、存储情况也是ESG报告中的核心要素,前述内容的最终披露目标是表达公司内部议事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完备性、通畅性以及民主机制下所得公司决策结论的科学性。
2、董监高的选任与合规
(1)董事
董事会的人数、人员组成的合理性;董事的提名、选举的多途径、公开与透明;董事专业及知识背景的多元化;董事年龄的梯度化;女性比例的提升,也越来越被国际机构所关注;董事的履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参加相关会议、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账款等)等细节要素也是ESG报告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此外,针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和执行情况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上市公司应优化独立董事资格条件,并且拓宽选聘来源;鼓励让独立董事提前参与重大复杂项目研究论证等环节;保障独立董事履职措施等内容均可以呈现入ESG报告,以此来丰富治理能力的强度。
(2)监事
在这个维护中需要细化披露要素:监事选任程序、监事会议事规则;职工监事的数量是否合规以及提名、选举的程序;监事所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者工作经验,具备有效履职能力;上市公司如何保障监事的知情权,为监事正常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协助。同时,如果公司设立外部监事的,审核是否符合章程的规定。监事会如报告期内独立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意见,聘请机构及发表专业的详情亦可体现在ESG报告中。如监事会在报告期内已经履行监督职能的,监督记录以及相应财务检查结果的也可联动予以体现,越详细的信息越能表现企业的治理中的监督能力是真实有效运行。
(3)高级管理人员
在这个维度中需要细化披露要素: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当报告期内如果高级管理人员发生了聘任和解聘,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并及时披露;如果发生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致使上市公司遭受损失的,公司是如何进行追责的,具体的追责方式及目前处理结果等。对于问题的跟踪亦是治理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保障股东(投资人)权益
在这个维度中需要细化披露的要素:公司是否已经建立健全、有效、透明,强化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制衡的制度,切实保障股东(投资人)权益;是否已经建立有效股东沟通渠道,保障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等权利,以及报告期内具体实践情况;报告期内的现金分红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具备条件而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应当充分披露原因;是否已经为股东参与股东大会提供便利,给予充分讨论的机会,具体措施是什么;采用累积投票制的具体细节,以及履行情况。此外,独立董事依法应当按照年度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由其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如果存在相关报告,也可以进行披露。
4、专门委员会
上市公司专门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工作机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架构。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职能,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的治理效能。根据证监会及沪、深交所的相关规则,上市公司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其他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北交所则为鼓励上市公司根据需要设立审计、战略、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即审计委员会也不是必须设立的。而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规定“2024年底前,原则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在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前提下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权利;依规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鼓励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其他专门委员会,积极履行建议、监督等职责”。所以在这一部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披露,但重点在于“审计委员会”相关内容的披露,因为审计仅仅关联董监高的监督,系治理中重要的监督形式。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范围、监督形式、审计结果等实践情况均是重要的披露要素。
5、薪酬与绩效
在这个维度下,公司是否已建立有效的“薪酬与公司绩效、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机制”是重点;其次,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方案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向股东大会说明,并予以充分披露,亦需符合程序的合法性;同时,董事、监事报酬事项由股东大会决定时的回避履行,是否已经注意到了相应合规要求;此外,公司是否施行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如有也可以在此维度进行详尽披露。
6、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维度是上市公司非常重要的合规性要求,信息披露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或者其他不正当披露。而披露的对象包括不限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权益变动、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关联关系及其变化等重大事项,答复上市公司的问询。信息披露的机制、渠道、频率等亦是体现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信息披露与透明度需要切实的行为细节与数字进行有效展示。
7、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并设立专职部门或者指定内设部门负责对公司的重要营运行为、下属公司管控、财务信息披露和法律法规遵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在此维度下,公司为体现自身的治理能力,可以就治理专项行动进行披露,此部分关键是针对重大投资、重大担保、债务风险、关联交易、对外并购、财务管理、依法纳税、内幕信息管理、子公司管控及内部监督等主题进行有效披露。列出治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严格推进落实。而内控与风险控制的机制建立是必须的,具体如何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处置是否具备完备的流程、制度与执行。对于已经产生的风险,如何提前谋划,妥善应对,化解风险也是考量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
因上市公司作为公众股份公司,我国的立法保护更倚重保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股权结构本身很难评论,无法给到范式的股权结构,所以对于其治理情况因为无评价标准,故无法给到最终结果。但是原则上,我国法律法规是在追求和倡导一种治理结构相互制衡和提升效率的股权结构,建议可以就如何表现相互制衡和提升效率进一步细化,而如何保障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将在之后的治理维度中单独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针对央企而言,最新颁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所鼓励的通过出让存量、引进增量、换股等多种方式,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达到一定持股比例。如果有相应的实践,可以作为亮点在ESG报告中披露,表达公司正在践行最新的国家层面的治理要求。
8、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这个维度,亦是考验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的指标,这不仅是审核上市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更是公司可以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石。这个维度中,尤为重要的是: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上市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业务往来(即“业务独立性审查”)、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单位有无从事与上市公司相同或者相近的业务(即“同业竞争审查”)。而对于关联交易,法律并未一概禁止,而是提出了更多的公允性及商业实质审查要求。如果报告期内发生过关联交易,则对关联交易已经进行书面订立、并对关联交易内容已审查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审查,内容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执行性的要求进行说明。其中,关联交易所涉价格或收费标准的公允性审查与说明是重点,该价格应该不偏离市场独立第三方价格。
9、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体现了中国特色主义下的公司治理维度,并且近年来被越来越重视。2015年所颁布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若干意见》最早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后于2017年修订党章时,将国有企业党委和党组的职能合并表述为“发挥领导作用”。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了具体党建内容,对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把党建写入公司章程。非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内应当设立党组织。此外,建立完善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科学界定上市公司治理相关方的权责,也是党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50家样本上市公司,存在党建引领板块的为16家,占比32%。纵观很多上市公司的ESG报告,其中党建引领方面还包括了多种形式的党建共建活动,党建培训与学习内容、党建决策议事制度建立与完善等。
综上,上市公司在ESG报告中有关G治理部分的信息披露是可以包含以上丰富内容的,各个维度下可细化披露的要素也分别包括多种,公司治理部分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仍可通过多个维度的具体表现与实践去完善与丰富ESG报告,以表达企业治理能力的提升。
50份样本上市公司ESG报告中企业未有完整表达这九大维度,但是治理能力表现卓越的企业披露的内容则越多。笔者是在梳理整合样本企业披露维度基础之上,并对应目前各大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中的要求,汇总而得了以上九大维度。故,前述维度并非是已经穷尽所有的治理能力表达维度,仅是提供给对于撰写ESG报告中治理部分有困难的企业与董秘们予以参考与建议。治理的维度相信也会随着ESG治理体系的丰富与发展而愈发增加与扩充。
八、ESG报告中G治理部分九大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目前公司治理理论的主流学说,国内与国际上均较为认可,前述章节已经分析了从股东至上主义过度发展的演进历程。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解决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是做好合规,治理与合规,两者并不划等号。所以现在法人治理机制的关键点在于要处理好公司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均衡,这就具体体现在如何与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反馈,多元、合理、通常的沟通是前述治理机制的核心。赵旭东于《公司法修订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中总结“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看来,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无法仅仅依靠股东的投资,而同时需要依靠从股东到公司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众多公司参与方的共同努力。股东为公司提供的是物力资本,职工提供的是人力资本,债权人提供的是融资或信用支持,其他相关方则为公司经营提供了各种外部环境和条件。他们都是公司这一经营体的利益相关者,公司的生死存亡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而公司治理制度的设计必须对此予以兼顾和重视。是否要在公司治理制度中规定利益相关者保护问题,需要区分不同的主体分别加以说明”。
2022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其中在沟通内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其中公司治理结合信息化变革的体现包括:股东权利行使的方式、途径和程序、投资者诉求处理信息、公司正在或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等内容,对于目前ESG报告的治理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遗憾的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的指引局限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互动。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国内外证券市场及国际评级机构的各类指标要素及优秀ESG报告披露中显示出的优秀经验,事实上公司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存在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还应涵盖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笔者总结出如下九大公司利益相关主体,中国上市公司应在相关主题中均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完善治理能力。
(1)股东与投资者
股东与投资者是公司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公司在和股东、投资者进行沟通时,其主要的期望与需求是获悉:良好的投资回报、企业风险管控、股东权益保护、公司信息公开。公司的治理清理、持续研发与创新等。通常公司可以通过年底股东大会、临时股东会来与其沟通,但是实践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沟通方式,例如:业绩说明会、非交易路演、公司官网、企业微信公众号、上证e互动,甚至是有的公司会专设“投资者热线”电话,来回复股东与投资人关心的议题。在沟通的内容回应上,公司应该主抓沟通与回应:提高盈利能力、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能力、严格审计投资等。以此来保障公司和股东、投资者的良性互动。而公司能够与股东、投资者保护保持良好的渠道。具体“股东”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股东与投资者)沟通与回应方式
(2)客户
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也是一种公司治理能力的体现。优质产品/服务的质量、优质项目的履约、以及在合作过程中的权益与隐私保护、商业道德规范、数据安全等是广大客户比较期望与需要的,而在这个利益相关主体维度,建议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业务/质量/技术评估会议、研讨会或保持高频与客户进行交流方式与其进行沟通,并就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稳定生产、即使履行、完善客户服务机制、健全投诉机制等主要反馈,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回应。具体“客户”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利益相关者(客户)沟通与回应方式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客户)沟通与回应方式
(3)公司员工
公司员工的治理能够起到很好的凝聚作用,助力企业向前发展。而非良性的劳资关系会使得公司产生内耗,并且广义上的社会责任也包含着劳动就业,均彰显企业的品牌及治理能力。若把公司员工作为沟通的利益相关主体,公司应该注重与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公司员工这类人群主要关注的内容为: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福利及待遇、公司未来成长潜力、公司在产业中竞争优势、员工培训与教育、员工身心健康、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打造包容职场、公司未来发展等……。对于公司员工的沟通,通常企业应该掌握的沟通渠道与方式为:员工沟通大会、员工敬业度调查、企业微信号、全体邮件公告、公司内部网站、道德规范举报热线、及其他各类员工活动。而在沟通回应中应当更加注重:定期召开员工代表大会,以规划和计划的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让员工能够真切感受到自身成长的未来和职业发展的潜力;定期做好职业防护和员工体检工作,最大限度给员工创造安全的就业环境下防止职业病的产生等。具体“公司员工”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公司员工)沟通与回应方式
(4)供应商
供应商是企业商业运营中离不开的重要主体,并且可能莜关企业自身产品的质量与业务发展前景。公司治理中的合规底线蕴含部分也有较多内容涉及供应商。在与供应商这类利益相关主体进行沟通时,公司应该明白供应商更多关注的内容为:合作共赢、合作过程中的公开公正、信守合约和承诺、商业道德规范、反贪腐、柔性供应链、供应链可持续管理、产品服务质量、品牌建设……等内容。而针对前述关注内容,公司一般可以通过:供应商的考核与评分、现场稽核、问卷调查、经销商大会等形式与其进行良性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需要在沟通回应中注重:渠道合作与研究,拓宽与供应商期间稳定长期的合作;保持日常交流沟通、定期会议,建立与供应商常态化交流;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制度和规则,守住供应商合作中的法律底线;建立供应商服务热线,保障其可以有急迫的诉求可以得到满足。具体“供应商”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沟通与回应方式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沟通与回应方式
(5)政府与监管部门
政府与监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及引领作用,企业的治理部分也离不开与其进行通畅的沟通。在政府与监管机构这一利益相关主体中,他们主要会关注的问题包括:企业是否已经贯彻政府政策与监管规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促进就业,有无推进“双碳”目标,经营中是否有污染防控等公共利益保护相关措施、是否守法经营,企业是否有未来成长潜力而带动地区经济等。基于前述这些关注内容,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方式,例如:积极参加各种政策宣讲会、做谈话、组织开展市场推广会、积极应对领导及上级主管及监管部门的视察与调查。并在沟通中,针对作出良好互动,如:对于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督察,及时进行相关问题的整改;为稳定当地的民生问题,积极配合进行吸收就业;对于政府的一些新政策,公司应该积极响应,例如配合乡村振兴的国策。对于内部的反腐合规等,企业应该积极强化内部反腐制度等。具体“政府与监管机构”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政府与监管机构)沟通与回应方式
(6)合作伙伴
合伙伙伴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朋友,广义上商业上的合作伙伴多指科研院校和相关联盟的盟友。合作伙伴这类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关注企业的内容为:双方之间的长期稳定管理、人才的培养、合作中专项议题的攻关、如何推动行业发展等。基于这样的诉求,在与合作伙伴做沟通的时候,企业通常采取的沟通渠道与方式为:高层互访与战略合作。通过高层之间的深入互访工作,达成更深入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同时双方也可以在战略合作的履行中不断加深互通信息。在这方面的治理过程中,企业要需要在沟通回应中注重建立与合作伙伴之间的长期合作机制,以回应长期稳定关系的需求;加强专项议题攻关的预案与计划,给到双方共同攻克议题的决心与信心。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行业论坛、展览及行业大会的方式,促进双方在推动行业发展上共同的政治或学术期望。具体“合作伙伴”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合作伙伴)沟通与回应方式
(7)同行
同行是非公司利益相关主体的一般理解,但是与竞争对手/同行处于一种的良性的关系,也是企业发展中所不能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同行主要关注的内容为:双方之间的公平竞争,所处共同行业的发展,以及发展中或能涉及的行业合作机会。企业在提高与同行之间的有效沟通中,应当更注重沟通回应中的主要内容包括:维护行业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与同行之间共同发展;参与行业发展论坛,及时保持与同行之间对于行业发展大主题的共同推进,营造更好的经营行业环境;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通过对行业规范的构建,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具体“同行”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利益相关者(同行)沟通与回应方式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同行)沟通与回应方式
(8)媒体
信息时代下的商业经营,亦离不开媒体观察与监督,公司的经营发展也时刻受到媒体的披露与褒奖,媒体起到了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而当今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会已经又涌现了自媒体和以行业为角度的行业媒体,前述对象均是值得企业需要关注的利益相关主体。对于媒体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的内容是公司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度。而在发声渠道之下,公司与媒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与方式变得多元化,公司可以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并进的形式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官网、企业微信公众号、媒体发布会、公益活动等。在回应中,企业可以通过各类企业公告和新闻稿将自身的信息进行充分、及时公开,以满足媒体对于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需求。具体“媒体”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媒体)沟通与回应方式
(9)地方社区与公众
地方社区与公众是社会监督的重要角色,同时他们也是企业属地发展中的重要同行者。社会公众主要指当地一些NGO(非营利组织)。对于地方社区与社会公众,这类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关注内容:企业发展中是否保护社区环境、生产过程中有无减少污染物排放、企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社区公益事业,企业发展的同时是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同一社区中是否有属地外部合作、企业是否经营发展中能够助力到绿色低碳等……本质上这些关注内容都莜关地方及地方属地主体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针对地方社区与公众这类利益相关主体,企业与其沟通的渠道与方式与媒体较为相似,但是在与之沟通回应中应该更加关注。具体“地方社区与社会公众”这类的利益相关主体如何有效披露与互动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利益相关者(地方社区与社会公众)沟通与回应方式
九、G治理部分撰写亮点与优化
通过对优秀上司公司ESG报告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G部分在解决丰富撰写维度,具化关键治理要素的基础之上,仍可以进一步提供部分撰写亮点与优化意见,以满足对于ESG报告中对于G部分披露有着更高需求的企业:
第一,治理关键绩效呈现总结式一览表。如上分析所知,公司治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其所包含的维度较广,而在每个维度中所表达的关键要素尽量使用数字化呈现,能让报告的受众通过量化的数字感受到抽象概念上的公司治理的能力。而选择体现优异能力的治理关键要素作为一览表,便于受众总体性感受到治理能力的强弱。
第二,治理要素宜进行前后对比。相对于晦涩、难以体现的治理能力通过数字化体现是完成了具化的第一步,而公司的治理能力提升亦体现在前后对比上。对于连续年度披露G治理情况的企业,关键要素的数字化对比则可以让受众更直观感受到企业治理能力在逐步提升的趋势。而选取数据对比本身的措施,也对外彰显出企业是在长期注重公司治理能力提升,并切实在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而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公司的治理能力是稳定提升,进而赢得利益相关者的青睐。
第三,数字化升级为视图可视化。对于连续多年的数据,在对比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运用可视化的效果,利用“一图胜千言”的方式,通过图片上的图形的变化加强受众感知,在进一步数字对比的基础上,给到受众治理能力的直观强弱感受。
如上所分析,一份好的ESG报告可以获得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与良性评价。在产业协同与供应合作中,绿色供应链的要求也促使企业参与更深的ESG治理活动,ESG评价更优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业上的支持、协同及发展机会。而G部分撰写亮点与优化的小建议将通过更多的时间,更易让利益相关者感受到企业的治理能力,进而认定企业的ESG竞争力是较强的,披露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机与青睐。
参考文献:
[1].王珍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实施ESG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22,(24):146-148.Authors,bookname,publisher,pages,year.
[2].朱康,唐勇.ESG评级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基于多期DID的实证检验[J/OL].管理现代化:30-37[2022-12-2316:43].https://doi.org/10.19634/j.cnki.11-1403/c.2022.06.005.DOI:10.19634/j.cnki.11-1403/c.2022.06.005.
[3].郝颖.ESG理念下的企业价值创造与重塑[J/OL].财会月刊:1-6[2022-12-2612:26].
[4].邵雨萌.企业ESG表现促进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物价,2022,(12):107-110.
[5].帅正华.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与资本市场稳定[J].南方金融,2022,(10):47-62.
[6].兰磊磊.H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2.
[7].向圣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两会一层”治理研究[D].广州大学,2022.
[8].王玉良.董事会与经理职权界限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政法学院,2022.
[9].赵旭东.公司法修订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J].中国法律评论,2020,(03):119-130.
[10].赵旭东.股东会中心主义抑或董事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模式的界定、评判与选择[J].法学评论,2021,39(03):68-82.DOI:10.13415/j.cnki.fxpl.2021.03.006.
[11].谢永珍.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评价[J].董事会,2019,(06):40-45.
[12].谢永珍.公司治理2.0时代的董事会评价创新——由结构到文化、行为与绩效[J].清华管理评论,2016,(Z1):91-97.
[13].冯超.公司治理视野下董事监督义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2.
[14].费扬天下管理顾问,中投咨询有限公司.ESG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22.8.
[15].孙忠等.ESG披露标准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12.
[16].王大地等.中国ESG发展报告2021[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2.3
[17].王大地,黄洁.ESG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8(2022.9重印).
[18].赵旭东.公司法修订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J].中国法律评论,2020,(03):119-130.
[19].侯捷宁,毛艺融.237家A股公司披露2022年度ESG报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今年有望实现ESG信披全覆盖[N].证券日报,2023-04-20(A02).
[20].姜付秀,王莹,马嘉.公司治理发展历程、新兴领域及未来展望[J].学术研究,2023,(04):72-80+177-178.
[21].熊川.可持续合规——ESG报告规则及披露实践适用[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2卷——中伦律师事务所卷.《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2年第12卷——中伦律师事务所卷.上海市法学会,2023:50-111.
[22].倪筱楠,兰欣洋.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3,(07):32-35.
[23].朱翘楚.日本公司治理制度的ESG发展脉络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23,42(03):66-83.DOI:10.16123/j.cnki.issn.500-355x.2023.03.006
[24].楼秋然.ESG信息披露:法理反思与制度建构[J].证券市场导报,2023,(03):24-34.
[25].刘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财会研究,2023,(03):48-52.
[26].黄世忠.支撑ESG的三大理论支柱[J].财会月刊,2021,(19):310.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1.19.001
[27].冯佳林,李花倩,孙忠娟.国内外ESG信息披露标准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经理人,2020,(03):57-64.
附录:本文研究分析来源——中国上市公司ESG报告名录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依据作者个人对法律、案例以及结合自身经验而形成,不对其准确性做完全的保证,不代表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
本文为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版权归署名的作者所有,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同意。本文可通过转发功能全文无修改之转发,不允许通过复制等方式全部或部分用于其他账号中的再次发表。
如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意见,应当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