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章
专注法律服务
深耕专业领域
专注法律服务
深耕专业领域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2022年新年寄语

田庭峰
2021.12.31
上海
分享

新年寄语.jpg


答案.png


各位同仁:


时光如梭,今天是2021年最后一天,2020年1月11日申浩合肥年会时,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喜迎春节,畅想着2020年的申浩大发展,却浑然不觉疫情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在年会后,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很快就会过去,于是快速扩租了上海中心75层;2021年3月16日申浩千岛湖年会时,我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以开始正常的生活,但无论如何想不到口罩今天还会在脸上,我们到哪里还要出示健康码,甚至核酸检测证明;更无法想象西安疫情形式会如此严峻。此刻我格外希望张文宏说得是对的,非常希望这是“疫情里的最后一个冬天”。



合肥年会.jpg

(图为2020年合肥年会)


疫情这两年,改变了很多,改变了我们工作、生活、娱乐的方式,也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律师这个传统的行业,甚至更多地改变我们的认知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经常讲:“任何时候,不要轻易改变方向,但要不停地改变方式。” “如果一年后,回首这一年,没有发现什么是错误的,那么这一年就白过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申浩这16年来,尤其是这几年发展得比较顺时,常常会听到一些溢美之词,说我们选择路线是对的。其实很多时候,在开始做前,也不知道是具体的方案是对是错,只是坚信路是对的,不怕路远。
这16年来,我们申浩所有同仁一直在思考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如何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尊敬的律师事务所。随着申浩律所不断发展,我们今天在上海已经拥有近400位律师(上海本地律所中人数规模第二),上海总所业绩在2021年增长过亿的基础上,纳税同比上年度增长超100%,开票收入也增长超过100%。


“不同让我们走到一起”
2021年应该我当申浩律师事务所主任16年来,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成绩最好的一年,但无论何时,我们律师行业的主色调就是焦虑和希望并存。而且由于申浩律所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的同时,其实我内心却越来越不自信,常常会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甚至经常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已经站在更多的角度去试着理解每一位同仁?是否在理解之后并且在听取了不同的声音后,权衡所有以后才做出的最优决定?因为我们不追求是不是最正确决定,更追求是不是当下最优的答案。申浩创始合伙人这个身份,对我个人成长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让我可以变得更宽容的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并坦然的面对身边的人和物。不是因为成长了才去承担,而是因为承担了才会成长。
特别喜欢澎湃新闻标题:“不要害怕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观点。在人群中我们才能汲取力量,辩认方向。”
“不害怕不同,我们通过一封信的形式坐下来聊聊”
之所以选择以一封信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律所2022的发展计划,一是因为2021年是全所同仁都努力奔跑的一年,因为疫情,线下近500同仁聚在一起,变得非常不容易;二是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能够凝聚共识就是开会,就有价值。故,希望借各位伙伴一些时间,在岁末最后一天,一起来就律所前进的方向、方式进一步探讨、以期达成共识,所有人共同认可的方向才是我们成功的根本。
律所和律师之间其实没有管理,更多的是心灵契约,律所和律师之间的心灵契约远远胜过彼此签署的书面契约,如果维持这个心灵契约,彼此依赖就是每家律所真正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专业提升

第一个话题,我们“回归初心”申浩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律师整体的法律服务质量。


我们扪心自问,申浩有哪个专业领域足够强,强到能够被同行所共同认可?有多少案例足够经典,可以代表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较高水平?遑论为整个国家的立法实践与法治进步带来指导与参考了。如此,甚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除了创收还行,其他都一般”的现实阶段。
如何提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一)作为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物理距离最近的律师事务所,我们希望与其更深度地进行合作。面对新问题需要我们展开新的思路,当下的司法实践中新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我们只能回归最基本的法理逻辑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思路。所以今年我们给交大法学院捐资1200万设立“申浩法学发展基金”,支持交大凯原法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此外,经各方反复研究并征得学校同意,我们将在交大慧谷3层与法学院共建法学学生实践中心,预期2022年春节后就可以投入使用。法学学生实践中心的建成也意味着申浩将以特殊的方式回归阔别2年多的交大校园(2007年至2019年我们在交大校园内的浩然高科技大厦6层、16层办公整整12年)。回到校园的律师将承担双重身份:既是申浩律师,也是凯原法学院的学生实务导师,是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者。
正因如此,申浩于今年成立23个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委员会。考虑到各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一方面代表着律所的专业高度,另一方面在资源协调、专业提升、业务协同与案源分配等公共事项上话语权重较大,必须专业与人品都能服众,故我们将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先成立各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负责人的位置视情况保持空缺,直至合适的人出现。
同时我们也将对内、对外同时招募有专业特长、有公心的优秀人才,作为申浩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会有人品、能力、专业等均能代表律所的同仁挺膺而出,带领申浩各专业委员会真正实现专业提升、业务协同与合能共进。



企业合规论坛.jpg

(图为申浩律所第一期企业合规论坛合影)



(二)我们将在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通过名家讲坛、申浩讲堂、申浩沙龙、模拟法庭等各种方式,向社会彰显法治精神、构建法治共识,同时提高申浩所有同仁的专业水准。申浩的模拟法庭将成为常态化活动,通过优秀庭审攻防的展示和庭审表现出色同仁的表彰,推动律所整体诉讼水平的提高。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优秀的庭审表现,让优秀的同仁起到灯塔和指引的作用。
同时,未来,我们将淡化法律服务专业团队的概念,跨专业团队合作,更多地以专业委员会的名义整体对外提供法律服务方案,法律服务实施落地执行,可以集中全所最优秀的专业律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聘请专家顾问,与各大高校联动开展专业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西安分所首批聘请西北政法大学5名教授进入律所智库拉开了申浩律师事务所建设专家智库团的序幕。我们将聘请更多的法学学者、实务专家进入专家智库团,更好地指导申浩律师的学术和实践活动。
 我们还非常荣幸地请到闵行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张英霞教授(法学博士、曾某中级法院副庭长、高级法院庭长助理。先后担任过某区司法局副局长兼律师行业党委书记)担任我们党建指导员,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建促所建,推动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
(四)我们将积极梳理汇编律所典型案例。考虑到非诉项目往往有保密要求,第一阶段先整理诉讼案例。其中胜诉案例汇编为《申浩律师胜诉案例选》,败诉案例亦将汇编成册,作为《申浩律师败诉案例选》。胜诉案例能够带给我们喜悦甚或荣耀,但败诉的案例往往更能引起当事人的深思与律师的成长。律师执业往往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败诉往往是多因一果的,通过败诉案例的复盘带给企业和律师的收获往往比胜诉的案例还要大。



实训营合影.jpg

(图为申浩律所第三期新“申”实训营合影)



内部市场

第二个话题,我们“观察自己”。律师行业50%是专业,50%是商业。若想在二者间实现平衡,我们必须让走专业化路线的律师能够“活下来、站起来”,进而“跑起来”。我们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培育和发展内部市场。在这方面我们有着很多独有的优势:


(一)没有合作“壁垒”。现在很多大所内部各高伙团队、挂靠单位等往往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格局会形成信息“沟壑”与合作“壁垒”,无法形成真正健康的内部市场。每个高级合伙人(团队)、每个挂靠单位就像一个山峰,他们实力越强大,山峰越高大,但各个山峰之间的“沟壑”也将越深广。而这些“沟壑”即是彼此合作的最大障碍。
(二)具备一定规模。律所想要培育内部市场应当具备一定规模。因为内部市场立足于三大差异:1、专业(行业)差异;2、地域差异;3、语言差异。只有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分工、合作共赢、彼此成就。申浩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全国600余名律师,上海300余名律师),在不同专业(行业)、地域、语言等方面皆有律师能够提供服务,我们还将继续有选择地招募能够在不同专业(行业)、地域、语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优秀人才,持续地培育和完善内部市场,更好地实现专业分工、合作共赢、彼此成就。
(三)总部设在上海。我们认为,规模化律所的总部最好设立在北京、上海,因为这两个城市具备和其它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特质(分别是国家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上海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服务世界500强总部的律师人才等数量远高于其它城市,未来浦东特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与五大新城等更是会带来活跃的法律服务市场。申浩立足上海,起步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内,在港汇恒隆广场36层、上海中心大厦75层、浦东律师活动中心等陆续启用后,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四)一体化管理。申浩有统一的OA系统、结算模式和管理体系,律所以品牌化建设为目标(统一的服务质量、收费体系、投诉响应),而非以平台化建设为目标(商场出租柜台式)。与此同时,律所和律师间以平等交互为主,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我们始终认为律所应当与律师合能(平等双方合作)而非给律师赋能(强者帮助弱者)。



申浩学堂.jpg

(图为申浩律所第一期申浩学堂)



云办公室

第三个话题,我们“瞻望远方”。我们近期将关闭部分分所。近年来我们不断在思考如何精益求精保证服务质量,为此我们不得不先收缩战线,关闭发展无望、与设立目标相背离的分所。同时我们认为律师是律师最好的客户,律所是律所最好的合作伙伴,不设分所更便于向当地优秀的同行学习,更多地开展同行业合作交流。


然而,中国的优质企业已经完成了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布点和业务开展。作为一家旨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领域、全方位、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我们认为,企业走到哪里,申浩律师也应当服务到哪里。
如何能够既保证法律服务的质量,又可以顺应时代趋势,为客户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争取把全国最优秀的律师尽可能地吸引到上海来执业,同时成为原来城市和上海法律服务的桥梁,优秀的专业律师来了,自然会吸引原来城市的客户和法律服务需求者来上海找专业律师。
犹记疫情之初,律师们受困于所在城市,即便申浩开设有10家分所,我们也无法如往常一样为客户提供在各地的优质服务。这令我们意识到,在“高铁网+互联网”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全新的模式搭建律师之间的桥梁,律师行业更加需要联合连接,联接与合能比拥有更重要。
再小的城市都会有渴望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律师。但一个城市法律服务的总量足够大是专业服务能够产生的根本。为什么三甲级医院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因为小城市各类复杂病症出现的概率没有那么大,偶尔遇到大病,都会汇集到周边大城市的三甲级医院治疗。同样的道理,在三、四线城市是没有办法出现一家大规模的专业分工的律师事务所的。对于渴望专业提升的律师而言,转入大城市执业是挑战也是机遇。
以上海为例,依托经济中心的独到优势,上海法律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先天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上海律师能够开拓更具付费能力的客源,接触到更具创新性、更为标准化、国际化的法律服务。去年上海市律师总创收与人均创收均为全国第一,亦是上海律师执业优势的有力证明。申浩成立初期就汇聚了一帮外地来沪打拼的律师,而我本人作为申浩的创始合伙人,十八年前就来到上海,我非常感谢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所以我们希望能帮助渴望获得突破与提升,想要转入上海执业的律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其次,全国法律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大量开设分所,很可能某一分所律师的服务质量会成为申浩法律服务质量最短的那块板。对我们律师来说肯定有大案件、小案件,但对当事人而言,不论什么案件,只要委托了律师,就是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麻烦的一件事。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我们必须不断提升申浩品牌的最低质量保证。所以自2018年开始,我们就对开设分所非常谨慎,原则上不在非国家重点(节点性)城市开设分所。
当然也有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试错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纠错能力的比拼,将成为律所真正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是合伙制,某一家分所因为巨额赔偿,或税务处罚,或重大责任事故受到行政处罚,导致总所和其它分所均受到展业影响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尤其是税务风险,未来是悬挂在很多律所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同城市的税务机构对律师行业的理解不同,执行的政策口径(待遇)也相差巨大。



申浩.jpg


申浩已经成立十六年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规范制度,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行政支持,有便捷的OA系统和电子签章辅助线上办公、展业,有律师个人专属的银行子账号可供律师随时随地查询律师费进账情况,有浦东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当前最高办公层的商务接待空间,也有宁静校园内与上海交大共建的法学实践中心……最重要的是,申浩是从一颗种子里孕育出来,尽管现在还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但我们一直在茁壮成长着——我们坚持实行一体化管理,发展到今天从未经历过重组或大型合并,统一的文化与价值观是申浩最重要的财富。律所是人合的组织,统一的文化与价值观将极大地减少沟通成本,为联合(城市)合伙人与律所的共同发展、联合连接、分工交换、彼此成就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律师事务所的管理问题,多来自于管理者自身,领导者只有明白自己是问题的一部分时,才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任何一件事把问题界定清楚,问题就解决了50%,我们在为客户服务时常常会发现:”客户对小事(细节)的过分敏感和对大事的麻木不仁,是一种奇怪的颠倒。”,究其原因就是有自身利益在里面。如何在为申浩律所做出每一个决策时,可以做到有没有自己的利益,决定都是一样的,就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无欲则刚。尤其是在2022年全上海律师行业税收征收方式由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的当下,我们率先向全体律所同仁公布:律师业务收入分配比例不下降,我们通过内部运维来消化这些不利的影响.”。
最后说个心得:我以前非常喜欢把律师和医生对比,把律所和医院对比,但现在越来越发现,其实我们律师和画家更相似,在喜欢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主义。
我们律师就应该每天像画家一样都天天钻研技艺,提升专业,画家一般是364天画画,一天去卖画,这一天的收入可以让一年过上富足的生活;画匠是一般是1天画画,364天去到处奔波兜售,画匠看似辛苦,其实没有太多价值。
未来已来,最近,万科郁亮总裁一则微信消息,刷爆了地产和科技圈。祝贺”崔筱昐“获得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更令人震惊的是竟然她不是人类!所以多人打趣到:”请珍惜还能和同事内卷的日子,因为她至少还是个人类。”。我们律师中如果不是需要经验或价值取向下需要做判断的很多工作可能不久的将来已经不需要人类干了,想想也不知是福是祸?想想都头疼!
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一切没有了秘密,没有了信息差,全凭价值和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律师也就更应该回归专业属性,以专业铸造价值。我们专业特质就是不断学习,选择了律师,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近几年常说:我们奋勇向前,不是因为前程似锦,而是因为背后的万丈深渊。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诸位同仁,时不我待,让我们一起开始奋斗吧!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田庭峰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申浩结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