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正成为中小企业的刚需和标配,笔者个人体会,股权激励并不能解决企业的一切问题,不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
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股权激励不是万能的,没有股权激励是万万不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小企业千难万难:缺市场机会、缺项目、缺资金,最缺的是人才。在付不起高工资的情况下,让员工分享企业未来的成长,实施股权激励不失为一个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好办法。
但是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要想用好,必须要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在给一些朋友提供股权激励咨询时,有些倾向于自己来操盘:
一方面,省去了一笔费用,不管企业是在创业阶段,还是在发展阶段,总归企业不要枉花一分钱,能省则省。
另一方面,现在网络发达,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股权激励广告和股权激励各种文本,培训应接不暇,会对部分企业家造成一种错觉,上各种培训课,网上下载一套资料,大家开个会就开始了股权激励的实施。
这种错觉同时在一部分专业人员身上也有体现,有会计人员认为股权激励不就是分钱吗,算算账而已;有律师认为,股权激励也就是设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把激励对象装进去就行了,没那么复杂;有人力资源师认为,股权激励无非就是绩效考核,做好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也就差不多了。
我有一位朋友是大学老师,专门讲授公司治理方面课程,他说一次有个企业家同学花费了60余万元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股权分配有关知识,这位老师问他,你学会了吗?在一个行业成为专业者需要经过长达数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实践,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反反复复方能成为专业人员,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
其实,股权激励也是如此:
看似简单一学就会,但实际上股权激励有着内在的复杂的逻辑体系,环环相套,一环错则环环错。有人将股权激励的设计和实施步骤称为“九步成诗法”,我是认同的。股权激励的操作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只有经过反复打磨,制作才能有价值和效果,否则就可能称为残次品。
股权激励的操作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等,不但要做到激发员工潜能,为企业做到增能增效,还需能达到员工的自我管理的职能,更是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效用。还要达到防范风险,筛选剔除不适格人员的作用。
选择专业第三方团队实施股权激励也能避免一些问题。一些企业家在自己实施股权激励时总是自觉不自觉的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把股权激励做成了薪酬福利。而且企业家自己在操作股权激励时,得到的拟激励对象的需求可能不太真实甚至是失真的,正如巴吉尼和斯唐鲁姆说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我们在和一些拟实施股权激励实际控制人谈到此问题时,他们承认确实如此。
同时选择第三方团队操作股权激励,能够发现拟激励对象其较为真实的职业规划、个人需求、对企业看法及见解,这些都是企业家自己在实施时难以做到的。
本文作者:申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解瑞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