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半年后,想对你说
辞职半年多来,慢慢适应了律师的状态,从中等城市的慢节奏向一线城市的高频快速转变,从他律向自律,从被动向主动,从衣物无忧向滴水要考虑成本,从检察官思维向律师思维......一切都变的很不一样,可是又充满趣味,忙闲交叠,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淌。
有不少迷茫,却也在迷茫中勇往直前,有一些突破,也在尝试中不断改善。其间,遇见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也得到很多鼓励和赞赏,也有无聊的人身攻击和嘲笑,还有一些纠结中的体制人想看看我真实的生活状态,听听此刻的我对他们的建议。那就结合半年多来的感受,先复盘,再说说我对辞职的看法。
1,目前的快乐
虽然赚钱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很享受当下的状态,感觉还挺好。比如,没有了如此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随心所欲,也随遇而安;不用任何事情都报备的轻松,出差也好,出门浪也好,做好自我防护,不会受太大的限制。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压抑,在这半年得到疏解。
不忙的时候,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家里办公,可以在书店、咖啡馆逗留,可以忘却时间空间地徜徉街头巷尾。
日子很长,时光可快可慢。
当然,也有忙的时候,比如来案子的时候,有时候还总是一起来,那必然全力以赴,忙不?忙!累不?还行!毕竟忙着,才充实,累,才值得。
当然,还有不少要自己操心的,也是最让我头疼的,总要给特别的精力去专门记忆,还是很费脑细胞的,比如五险一金得提醒自己按时交(如果那个月没有进账的话);比如不小心用多了信用卡,得想着提前还;比如中午吃啥,也变成了“不知道”,午睡不能解决的苦闷等鸡零狗碎,却颇费心神的事儿。我常常忍不住想,如果大脑有一个空间,只要把所有零碎都存进去,它定时定点自动解决就好了。别说闹铃、时光序这些小玩意儿,经常闹铃不闹,时光不序,我也不知道为啥。
2,双城的苦乐
前半学期,每个周末都是娃在杭沪两城之间来回穿梭,他跑的身心俱疲,想想我还挺混账的,一个12岁的娃娃,就单枪匹马,周周两个城市往返,本来这个年龄住校已经够辛苦,再加上路途奔波,可想而知他有多累。所以我从善如流,下半学期改我去杭看他。
我这路痴,在地铁、火车之间闹出了无数笑话,坐过站,多次坐错车、改签、退票、重买,都是这段时间搞明白的。最大的成就感是,终于搞明白了地铁如何换乘,用的时间越来越精确了。不过买票的时间间隔越留越长了,为防意外,再也没有之前那么赶了。
奔波中,车上从来睡不着的我学会了上车秒睡,似乎也锻炼出了生物钟,多次到点即醒。
回头看这段时光,挺珍贵的,杭州那段时间疫情严重,我还能周周不落的跟娃见面,还能带娃看看山水,看看风景,或者陪他睡到自然醒,是不是挺奢侈?
而且,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蛰伏本地,我们却可以到处游荡,算是另一种馈赠,娃珍惜,我也珍惜。等娃来上海读书,就不会周周奔波,却也少了不少乐趣。
我甚至觉得这一年会成为特别珍贵的记忆,丰满我们的生命。
3,“白嫖”的问题
这个话题不讨巧,或者说还挺得罪人,但是我想拿出来说一说,只有坦诚沟通,才有可能相互了解。一是这个问题给我很大压力,也占据了我太多时间,二是身为律师如果连自己都保护不好,又何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日常会有不少陌生的小伙伴来聊天,一类是朋友式的问候和探讨,多是专业问题的沟通交流,针对这类问题,哪怕是见缝插针,我也会想办法第一时间交流回复。因为得到很多陌生人的关心和支持,倍感珍惜,我愿意传递一份真挚和良善,如果能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让伙伴们少走弯路,我是非常乐意去做的。
另一类是免费的法律咨询,可能很多小伙伴的意识里,大概是正好你懂,正好我需要,你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帮我一下又如何?
想法很简单,似乎也无可厚非,可是却忘记了一个根本的前提,律师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来源,他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一天免费服务3-5个这样的人,那他一天时间基本全荒废了,而这一天的开销可能是以千元开始的。毕竟他要养家糊口,每天开门七件事,他没有人帮忙交社保,没有公费医疗,更没人帮他的孩子父母多承担哪怕一分钱,说到底,他的时间和专业就是生存之本,如果他的时间都免费了,就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慢慢理解律师群体单身比例高的原因了,一是年轻律师真的没钱,没时间,不得不单着;二是一直忙,忙到昏天暗地,忙到忘了自己,没有时间谈恋爱,只好单着。
理解是双向的,如果有人帮了我,我常常会想,怎样才能给到同样的或者超出所值的回报,毕竟没有谁天然欠我什么。
当然,不忙的时候,我也愿意免费帮助,前提是相互尊重。
4,案源的压力
这个问题除了久战沙场的老律师,绝大多数律师都面临。有案子才有饭吃,可是受疫情影响,客户付费意愿和能力越来越低,律师却越来越多,内卷成为常态。
不得不说另一个话题,专业化。
有人说走专业化、精细化之路,是破解案源的钥匙。真的吗?我不知道。
但我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年轻律师或者刚出道的律师而言,广而杂可能是更必要的,毕竟要在律师这个行业长期摸爬滚打,就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案子,那必须来之能战。即使只做民商事案件,也离不开行政和刑事,假如涉及诉讼之外的合规业务,必然是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与合规;即使是刑辩为主,涉及到刑民交叉的案子,也必须懂商事领域的规则和日常经营,不然案子是很难做好的。只懂法律的律师不是好律师。
在日常工作中,律师可以有所侧重的选择案件,但是不能只做一类案件,不然可能会越走路子越走越窄。
当然,就拓展案源而言,很多小伙伴给出很多建议,比如线上线下授课,写文章,出书,参加电台节目,抖音等各平台积累粉丝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积累,持续输出,很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坚持下去,也许有一天就到了拐点。
5,新年的期待
新的一年,不打招呼,说来就来了,按照常规,总结之外,也要展望一下。
首先,业务上有所突破。
在业务的量和范围上都希望有所突破,参与更多。只有足够多的案子,才能喂养出厉害的律师。刑事案子要参与,民商事和非诉案子也要多多参与,唯有如此,才能更快进步。
第二,思维加速转变。
检察官思维向律师思维的转变,这个过程挺好玩,也挺奇妙。入罪与出罪,建立证据闭环和撬开证据锁链,程序合法性的较量,案件的不同认识。果然,屁股决定脑袋。律师的价值在于辩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在于制衡,防止司法权的专断。没有律师,司法过程就没那么好玩了。
第三,案源拓展有新行动。
拓展案源对我来说是个新课题,新的一年打算多多分享,线上线下均可,有需要的,联系我。今年的分享要有质和量的突破。
第四,生活要健康规律。
身体是1,业务是1后面的0,必须保证1的健康,说到底就是吃好,睡好,一日三餐吃的尽可能健康,每天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再也不要熬夜,连轴转,不要加速衰老,不要透支。还要变得越来越美,女人不一定要花枝招展,但一定要舒服,自在,惬意。
第五,多读书,多写文章。
碎片化带给我们太多不必要的信息,屏蔽那些扰乱视听的信息,专注地读书,专业书和闲书都读,可以按照7:3的比例分配。
专业书会让内心越来越笃定,闲书会让我们充实丰盈。
浮躁的时代,更要静心读书,专心写文,多些时间与自己对话。
第六,多一些时间给自己。
日子不仅仅是工作,赚钱,还要有自己的喜好,有属于自己的时光,定期给自己放假,该出门浪就去浪,该读书就读书,不必那么紧张。
人这一生,赤条条来,也终将赤条条去,其间的这百十年,怎样才算不虚度,怎样才能不后悔。责任之外,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活,做想做的事,爱喜欢的人,走想走的路
人,这一生,不必太慌张。
辞职后的思考
辞职以来,得到很多业内外小伙伴的关注和帮助,很是感动,却也多了一些担忧,因为有些体制内的小伙伴说,看了我的经历打算辞职或者正在辞职,面对当下的种种,我认真地建议——不要轻易辞职。
1,大环境
我们做任何重大决定,都应该和趋势一致,不然就可能事倍功半。就目前的大环境看,并不特别适合辞职。
一是经济下行,蛋糕变小。受疫情影响,长期高速增长也到了拐点,全球经济下行,律师行业总的业务量是否下降,还不好下结论,但是客户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在降低,这是律师们的切身感受。跟前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轰轰烈烈的扫黑除恶带来大批案件很是不同。
二是律师群体总量激增。年年高起的法考通过率,通过法考就做律师,这是多数人的选择。原东家所在的部门,有个书记员通过法考就到律所去了,还有一个学经济的高中同学,前阵子也跟我说通过了法考,身边需要这个证的小伙伴几乎都拿到了,截止目前,我国律师人数将保持年均12%的增速,平均每年增加5万名律师。今年全国律师将达到62万,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提高到75万。已经很卷,必将更卷。
三是税收压力倍增。今年核定征收变为查账征收,律师行业面临巨额的个税缴纳,成本可能倍增,但是市场却越来越卷,同样努力,同样创收的情况下,收入不升反降。
2,社会环境
社会越来越多元,对辞职的接纳度提升。但是从社会环境看,也有不利的方面:
一是辞职是个双刃剑。当事人可能信任你的背景,但是却未必相信你的专业,你得坚定专业路线,不能被带偏,更不能被迷失了双眼。
二是律师内部比较卷。有人说律师行业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充分竞争的行业,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但进入这个行业,你必须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并且要转化思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检察官法官,而是服务于当事人,如何融入惨烈的竞争,并脱颖而出,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三是当事人越来越复杂。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大家对钱没那么敏感,但是经济不好的时候,对律师费、对服务态度和质量、对沟通效率等等的要求反而提高了,相当于服务增值,价格降低。
四是对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央企的小伙伴说他们企业全面合规整改,发现律师不懂他们行业的专业知识,很多东西没法沟通;今天还有一个建筑设计行业的小伙伴说他们的法顾非常难沟通,因为他们只懂法律,不懂专业。只懂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需求了,这也是想辞职的小伙伴需要考虑的。
3,小环境
这个小环境指的是小家庭。
有的是父母亲人不同意,有的是另一半不同意,而且工作还很难做。不管谁不同意,只要自己不能单独决断,又放不下离职的想法,就会一直拧巴,一直难受。倒不如放下执念,安心工作。否则,既不能安于当下,又不能奔向未来,相当于承受了双重郁结,到头来可能什么都没做好,也什么都没好好感受和体验。
如果不能到达山的那一边,那就好好守望这一边的风景,也很不错。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日子也是自己的。
4,个人差别
倒不是说我就一定比别人适合辞职,但是我的情况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我没有家庭的拖累,一个人带娃,只要和娃达成一致,就没有任何牵挂,可以天南海北,任何地方都容得下我们娘俩。而且我是开拓型性格,还比较迟钝,对当下的钱财不太敏感,这给了我保护,也是铠甲。还有一点,我想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自由,更是行动和精神的自由,如果太急功近利,可能适得其反。
这里,还有一个思维转变、社会地位以及理念转变的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转变思路,放下身段,做一个服务者,不能真正从零开始,阵痛期会很长,甚至根本适应不了。
媒体传播的文章,大多都是成功转型的,但是这里有“幸存者偏差”效应,不成功的,谁也不会到处宣讲,这就造成一种辞职者皆成功的假象。事实是,确实有人又考回体制的,当然前提是,还有足够的年龄优势。
就家庭条件和孩子的年龄段以及对压力的承受力以及对不确定性的应对来说,不是每个体制内的人都能同时具备的。
综合上述原因,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个人,从外在到内在,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辞职自然不在话下。否则,还是要慎重。
辞职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文作者: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程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