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2020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上海)招商推介会暨金融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行。推介会期间,12个项目成功签约,涵盖金融科技、资产管理、通信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申岭律师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并代表申浩律所作为12家签约机构代表之一上台签约,申浩律所将为入驻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各类企业,围绕金融业务服务需求、资本市场业务服务需求等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法律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本次会议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政府、徐州淮海金融招商发展有限公司、徐州市新城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剑锋、上海市政府合作办公室一级巡视员黄建平、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丁广州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近300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媒体齐聚一堂,为加速推进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剑锋在致辞中指出,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学习上海、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徐州坚定不易的战略选择。地处长三角北翼,徐州是江苏省大力扶持发展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交通便捷、产业基础雄厚、市场腹地广阔、金融业发展的条件优越、潜力巨大。他衷心希望,各界朋友能够抓住机遇、抢滩徐州,徐州也将一如既往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让大家在徐州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生活舒心。 中共云龙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陈婕在会议现场表示,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云龙连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消费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应用场景正在云龙加速拓展。她相信,未来金融服务中心将成为引领淮海经济区发展的区域金融高地,也将会为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集聚资源提供重要支撑。 推介会上,徐州淮海金融招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向宇先生介绍了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相关情况。他表示,作为徐州市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板块,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目前,项目首批已吸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人保等金融机构及徐州新城国资、国盛等企业总部入驻,淮海金融之心正初具规模。未来招商蛇口秉承资源优势,将更好地为入驻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申岭律师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并作为12家签约机构代表上台签约,申浩律所将为入驻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的各类企业,围绕金融服务需求、资本市场服务需求等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法律服务,助推产业发展。来自乐筑网络科技公司、交通银行总行和中民投租赁控股有限公司的3位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入驻及签约机构代表上台交流。天舟融智科技有限公司、云盛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诚区块链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代表上台签约。 围绕淮海经济区的时代机遇,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在峰会现场指出,“金融资本化、资本基金化、基金平台化、平台股权化”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线。未来淮海经济区的发展,还需要金融回归初心、回归主体,去发挥资本经营的杠杆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以《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徐州金融产业的发展思考》为题分享道,金融的进步离不开三种力量:一是重视去中介化的力量,这就需要打好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基础;二是要重视科技的力量,科技既能提升金融的效率,也能扩大金融的服务面;三是要重视监管的力量,针对不同的金融业态需要制定不同的监管准则。在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徐州需要着眼于未来的金融,既要建设好金融服务中心,发挥其在淮海经济圈的辐射作用,也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区域实体经济的技术进步。 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总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地处徐州市新城区,紧邻大龙湖景区,总建筑面积约385万平方米,集合“金融服务、休闲商业、总部商务、高端人居”等四大功能区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超300家,占全市比重将在80%以上。据了解,目前已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8家国有金融机构和众多本地市属国企总部入驻,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淮海经济区跨苏鲁豫皖四省,由20个成员市联合而成,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认可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部署,深化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内涵,切实发挥了引领、辐射、集散作用。“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成为徐州发展蓝图中的重要板块。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集聚了丰富的金融机构与类金融企业资源,也积累了很多值得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借鉴的经验。此次上海招商推介会,为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厚植了淮海经济区的优势,也进一步加强了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有力集聚沪徐两地优质金融资源,助推淮海经济区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 (本文通讯内容源自“江苏金融头条”微信公众号,原文作者:刘键伟,原文统筹:麦垛,编辑: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