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浩动态
立足上海 辐射全国 联接世界
专业化 多领域 全方位 一站式
立足上海 辐射全国 对接世界
专业化 多领域 全方位 一站式

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刑辩律师的情与义”公益分享会顺利举办 | 申浩动态

SUNHOLD
2025.03.03
上海
分享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jpg


申浩动态


2月25日,一场关于刑辩律师的分享会在申浩北京全球法律服务中心暨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的四合院会客厅举行,申浩律所荣幸邀请到原最高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晓东教授,从事刑辩二十年、有过31个无罪案例(含不起诉)的著名法学学者吴丹红律师以及4位优秀刑辩律师,分享刑辩律师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角色及其面临的挑战,分享内容涵盖了刑辩律师在案件处理中的经历、体悟、价值观念等,阐释了作为刑辩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的“情与义”,深入剖析了刑辩律师在维护当事人权益、推动法治公正方面的责任与使命。现场吸引了80余名法律同仁参与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019.png


本次活动由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田庭峰律师作开场致辞,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热切期待。田庭峰主任表示,刑辩律师不仅是法庭上的辩护人,更是法治进程中的守门人。面对高强度对抗、舆论压力与执业风险,他们以专业素养与职业勇气在刀尖起舞,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公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仰。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032.png


申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夏杰律师主持本次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043.png


首先,原最高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现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晓东教授以《律师——法律之师、法官之师》为主题进行分享,王教授强调,律师既是“法律之师”亦是“法官之师”,在法治建设中承担双重使命。

作为法律之师,律师以专业性为根基,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全流程,通过代理案件、法律咨询、风险防控等实践,维护当事人权益、推动法律完善、监督公权力运行,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行者与法治信仰的捍卫者。

作为法官之师,律师凭借深厚的法律功底与实务经验,为法官提供专业支持、引导争议焦点、制衡裁判思维。其参与庭审、证据梳理及调解工作,既提升司法效率,亦保障裁判公正。英美法系法官多从优秀律师中选拔,印证了律师对司法实践的深远影响。

王晓东教授指出,律师与法官同为法律共同体,虽偶有摩擦,但通过良性互动推动制度完善。律师的“终身学习”属性助力法官成长,而律师对冤案平反、司法改革(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动,更彰显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情与义并重,律师以专业为刃、以良知为盾,在法治征途上与法官携手共进,为构建公正高效的司法体系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059.png


随后,法学学者吴丹红律师通过自身执业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坚守底线,以情动人”的原则及感悟。吴丹红律师从事刑辩二十年,有31个无罪案例(含不起诉)。


他强调刑辩律师需以生命敬畏之心对待当事人及其家属,通过反复沟通消除误解,维护其合法权益。吴教授讲述了曾经代理的一起长达两年的无罪案件,最终通过详尽证据推翻指控,帮助当事人重获新生。

同时,他提出要与司法机关保持“良性沟通”,律师应主动与法官、检察官沟通案件疑点,以专业能力推动司法公正。例如,通过提交50页审理报告、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等方式,将案件疑点逐层剖析,最终促成无罪判决。

吴教授还倡导以团队合作来应对复杂案件(如涉黑、金融犯罪),建议律师同仁通过撰写文章、案例研讨传播法治理念。坦言反对炒作案件,但支持以合法方式抵消舆论偏见,呼吁同行间“成人达己”。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112.png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鸿鹏律师以刑辩律师的发展为角度,从检察机关转型律师的亲身经历出发,提出“热爱法律事业”“服务行业本质”“自我挑战精神”是成功转型的三大支柱。结合职务犯罪辩护经验,强调体制内背景在获取家属信任、理解办案逻辑中的独特价值。


安律师分享了“法律服务产品化”经验,通过书籍、课程、标准化服务形成专业体系。其著作《领导干部涉法风险及心理攻防典型案例解析》成为业内标杆,并获首届全国法律服务创新产品案例评选奖项。

作为转型律师,他建议新人注重积累经验、保持学习热情,同时提醒转型初期需正视职业周期短、认可度不足的现实挑战,鼓励以“工匠精神”精进专业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125.png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彭逸轩律师以某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为例,指出律师需在侦查、审查起诉、庭审全阶段持续施压,通过书面材料、沟通反馈推动案件纠偏。强调“心理韧性”对抵御舆论压力、坚持专业判断的重要性。


他借鉴李孝林、王振华案经验,阐明刑辩律师的职责是守护法律程序正义,而非道德审判。“无罪推定”原则下,律师的辩护行为本质是为司法纠错提供可能。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138.png


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诈骗犯罪研究与辩护部主任魏永坤律师在其分享内容中,以“中原大战”案为例,提出律师需通过庭前充分沟通明确案件焦点,引导当事人在庭审中精准回应提问。强调专业能力与抗争精神的结合,以律师的坚持激发当事人信任与配合。


除此之外,他分享了某被告人因取保后沉默引发审判长追问的经历,指出律师需预判风险并灵活调整策略。同时,肯定了良性互动对庭审效果的积极影响——当事人表现越充分,越能推动法官关注案件争议焦点。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152.png


最后出场的是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张子航律师,他介绍了在河南漯河恶性案件中,面对“反对暴力”与职业伦理的冲突,选择为嫌疑人辩护的坚守。

九次会见中,他调查记录了嫌疑人从钢笔少年到绝望者的挣扎,揭露了教育缺失与心理困境的社会投影。张律师在执业过程中突破了传统刑辩框架,他以手稿、照片留存尊严,自费援助贫困家庭,探索“法律+人文”的双重救赎。

张律师表达,在案件背后是司法文明对个体命运的深情凝视——当程序正义与人性温度共振,司法才能真正成为照亮人心的光。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206.png


最后,申浩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申岭律师做出总结讲话。朱申岭律师首先表达了对参与分享的王晓东教授、吴丹红教授以及4位优秀刑辩律师的感谢与尊敬。

之后她表示,这场汇聚“道与术”的思想盛宴,印证了刑辩领域强烈的职业共鸣——当年轻力量遇见资深前辈,当不同地域的同行携手并肩,一个更具温度和生命力的行业生态正在形成。申浩律师团队愿以开放姿态搭建交流平台,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者共筑守护正义的坚实阶梯。

正如分享会上所言:"每个案件都关乎人性尊严,每场辩护都在为法治注脚。"愿我们永远铭记:真正的刑辩精神,是在风险与责任中坚守初心的那份赤诚。


微信图片_20250303121222.png


至此,申浩公益分享沙龙“刑辩律师的情与义”活动圆满举行,这场充满情与义的活动,激励着每一位法律从业者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刑辩律师将永葆热忱,忠于法律,坚守正义,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申浩律师事务所创始于2005年,是一家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多领域、全方位、一站式”法律解决方案的专业化律师事务所。系全国首批同时具有专利、商标双重代理资质的律师事务所。申浩晋升为上海市高院企业破产案件二级破产管理人。


2022-2025年,申浩律所连续四年荣登国际权威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钱伯斯大中华区法律指南》(Chambers Greater China Region)公司/商事业务领域榜单。


2022-2024年,申浩律所连续三年荣登全球知名法律杂志《亚洲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 ALB)《2022 ALB China 知识产权业务排名》(2022 ALB China IP Rankings)著作权/商标业务领域榜单。2021-2022年,申浩律所连续两年荣登ALB "中国十五佳成长律所"(ALB China Fastest Growing Firms)榜单。


申浩律所荣登国际知名法律媒体《商法》(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2022年度卓越律所大奖“备受关注律所”榜单、2023年度卓越律所大奖“国际贸易”领域榜单。


2022-2023年,申浩连续两年荣登《The Legal 500》亚太地区中国法域榜单。


行动建立信任 成果见证价值.png